星空体育手机网页版下载|星空体育手机网页版下载安装

编辑

登录 | 注册 --> 请登录 | 新用户注册 --> 网站首页 全部 全部 新闻 医生 疾病 药品 图片 视频 问答 &#xe614; 搜索 0834-8888888 (就医咨询) 0834-3246000 (值班电话) -->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领导团队 医院文化 组织架构 精彩图集 医院简介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简介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系政府举办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939年,原名西康卫生院,1956年改为西昌专区医院,1968年更名为西昌地区医院,1979年5月1...了解更多> &#xe790;医院导航 &#xe6f4;查找医生 &#xe63f;特色医疗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公告 视频新闻 国际合作 媒体报道 会议通知 诊疗信息 患者来信 医院院报 医院新闻 搬家啦!州一医院“高大上”的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全新亮相 再传捷报!2024年州一医院神经外科、骨科获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立项 搬家啦!州一医院“高大上”的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全新亮相 再传捷报!2024年州一医院神经外科、骨科获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立项 皮肤总是闹情绪,动不动就害羞,是过敏性皮炎惹的祸! &#xe790;医院导航 &#xe6f4;查找医生 &#xe63f;特色医疗 党建文化 党建文化 党群资讯 群团建设 支部动态 工会工作 学习资料 党群资讯 职能党支部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党课比赛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集中学习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职能党支部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党课比赛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集中学习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集中学习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开展向先进典型 学习活动 &#xe790;医院导航 &#xe6f4;查找医生 &#xe63f;特色医疗 患者服务 患者服务 门诊时间 报告查询 健康体检 健康教育 就诊指南 特色医疗 医疗保险 医院导航 信息管理 意见建议 门诊时间 选择科室: 选择科室 核酸筛查门诊 门诊义诊 全科医学科门诊 急诊皮肤科 眩晕专科门诊 妇科普通门诊 麻醉门诊 心脏超声门诊 产科普通门诊 产科专科门诊 消化内科普通专科门诊 美容皮肤科 内分泌科普通专科门诊 儿童心理行为 妇科专科门诊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皮肤与性病科 精神卫生科 疼痛科 医学影像科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科 感染管理科 营养科 护理科 选择科室&#xe610; ABCDE FGHIJ KLMNO PQRST WXYZ 产科普通门诊 产科专科门诊 儿童心理行为 儿科 耳鼻咽喉科 妇科普通门诊 妇科专科门诊 妇产科 感染管理科 核酸筛查门诊 护理科 急诊皮肤科 精神卫生科 口腔科 门诊义诊 麻醉门诊 美容皮肤科 内分泌科普通专科门诊 内科 皮肤与性病科 全科医学科门诊 疼痛科 外科 眩晕专科门诊 心脏超声门诊 消化内科普通专科门诊 眼科 医学影像科 营养科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科 坐诊时间: 选择星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选择时间 上午 下午 职称级别: 选择职称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医师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查询 &#xe790;医院导航 &#xe6f4;查找医生 &#xe63f;特色医疗 专家介绍 科室导航 科室导航 手术科室 外一病区(普外 儿外 甲乳外科) 外二病区(肝胆外科) 外三病区(骨外科) 外四病区(泌尿外科) 外五病区(神经外科) 外六病区(心胸外科) 五官科 眼科 妇科 产科 口腔科 烧伤整形科 麻醉科 肛肠科 皮肤科 急诊科 颌面整形美容外科 非手术科室 内一病区(心血管内科 CCU) 内二病区(内分泌 血液科) 内三病区(神经内科) 内四病区(消化内科) 内五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内六病区(肾病内科 血透) 儿科 中心ICU 老年风湿科(长安分院) 肿瘤科(长安分院) 感染科 中医科 康复科 医技科室 检验科 输血科 放射科 核医学科 护理园地 护理园地 护理简介 护理资讯 天使风采 护理资讯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顺利举办首届医疗护理员培训班开班仪式 以赛促教,教学相长——记“西南医科大学首届实习基地护理教师课堂教学与双语教学大赛及教学工作会” 州一医院成功举办民族地区糖尿病教育与规范管理培训班 州一医院圆满举办凉山州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凉山州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暨凉山州基层医院消供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 凉山州消毒供应质控中心成功举办首届消毒供应行业标准知识竞赛 &#xe790;医院导航 &#xe6f4;查找医生 &#xe63f;特色医疗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工作动态 进修学习 远程医学 资料下载 住培宣传 工作动态 2020-2022年临床试验、临床研究项目目录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室) 名称及学科带头人姓名、职称、主要工作和研究经历 2020-2022年临床试验、临床研究项目目录 临床试验、科研、伦理审查工作注意事项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室) 名称及学科带头人姓名、职称、主要工作和研究经历 &#xe790;医院导航 &#xe6f4;查找医生 &#xe63f;特色医疗 院务公开 院务公开 信息公开 管理制度 办事指南 信息公开 2024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预算公开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单位决算公开编制说明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转院服务流程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转科制度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 &#xe790;医院导航 &#xe6f4;查找医生 &#xe63f;特色医疗 招标招聘 招标招聘 招标信息 招聘信息 招标信息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PVC地板清洗打蜡及修复服务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院本部食堂装修工程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PVC地板清洗打蜡及修复服务采购项目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院本部职工食堂厨房设备采购项目招标邀请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零星维修工程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xe790;医院导航 &#xe6f4;查找医生 &#xe63f;特色医疗 专题专栏 图书馆 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xe60e;疾病百科&#xe60e;详细 心源性休克 简介 症状 病因 预防 检查--> 鉴别 护理 并发症 挂号科室: 发病部位:心脏 传染性:无传染性 传播途径: 多发人群:中老年多见 典型症状:无力 心源性呼吸窘迫 昏迷 呼吸困难 意识模糊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典型症状:无力 心源性呼吸窘迫 昏迷 呼吸困难 意识模糊 心源性休克症状诊断一、症状  1.临床分期根据心源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入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恐惧和精神紧张,但神志清醒,面色或皮肤稍苍白或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大汗,心率增快,可有恶心、呕吐,血压尚正常甚至可轻度增高或稍低,但脉压变小,尿量稍减。休克早期若不能及时纠正,则休克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欠清,全身软弱无力,脉搏细速无力或未能扪及,心率常超过120次/min,收缩压<80mmHg(10.64kPa),甚至测不出,脉压<20mmHg(2.67kPa),面色苍白、发绀,皮肤湿冷、发绀或出现大理石样改变,尿量更少(<17ml/h)或无尿。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前者可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广泛出血;后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肝和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相应症状。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表现为少尿或尿闭,血中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增高,产生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尿比重固定,可出现蛋白尿和管型等。肺功能衰竭可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绀,吸氧不能缓解症状,呼吸浅速而不规则,双肺底可闻及细音和呼吸音降低,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征象。脑功能障碍和衰竭可引起昏迷、抽搐、肢体瘫痪、病理性神经反射、瞳孔大小不等、脑水肿和呼吸抑制等征象。肝功能衰竭可引起黄疸、肝功能损害和出血倾向,甚至昏迷。2.休克程度划分按休克严重程度大致可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休克。表现为患者神志尚清,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干,出汗,心率>100次/min,脉速有力,四肢尚温暖,但肢体稍发绀、发凉,收缩压≥80mmHg(10.64kPa),尿量略减,脉压<30mmHg(4.0kPa)。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发冷,肢端发绀,收缩压在60~80mmHg(8~10.64kPa),脉压<20mmHg(2.67kPa),尿量明显减少(<17ml/h)。神志欠清,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发绀,皮肤出现大理石样改变,心率>120次/min,心音低钝,脉细弱无力或稍加压后即消失,收缩压降至40~60mmHg(5.32~8.0kPa),尿量明显减少或尿闭。神志不清、昏迷,呼吸浅而不规则,口唇皮肤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极弱或扪不到,心音低钝或呈单音心律,收缩压<40mmHg(5.32kPa),无尿,可有广泛皮下、黏膜及内脏出血,并出现多器官衰竭征象。必须指出,上述休克的临床分期和严重程度的划分是人为的,其相互之间并非一刀切,可有过渡类型,只能作为临床工作中判断病情的参考。3.其他临床表现由于心源性休克病因不同,除上述休克的临床表现外,还有相应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常有心前区剧痛,可持续数小时,伴恶心、呕吐、大汗、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甚至因脑急性供血不足可产生脑卒中征象。体征包括心浊音界轻至中度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可有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若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断裂,在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并发室间隔穿孔者,则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双肺底可闻湿音。   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有关检查。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合并心源性休克:1.收缩压<80mmHg或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超过80mmHg或收缩压<100mmHg,持续半小时以上。2.具有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3.每小时尿量<20ml。4.器官灌注不足表现 如高乳酸血症、神志不清或呆滞、四肢发绀、厥冷、出汗。5.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压下降 如严重的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急剧下降,血容量不足,代谢性酸中毒,剧烈疼痛,心肌抑制药物的作用等等。若能结合血流动力学中有关参数,则更有助于诊断,常用的参数变化有:心排血指数(CI)<2.0L/(min·m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中心静脉压(CVP)>12cmH2O,周围血管阻力>1400dyn·s·cm-5(达因·秒·厘米-5)。 心源性休克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5类:     1.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包括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如病毒性、白喉性以及少数风湿性心肌炎等)、原发性及继发性心肌病(前者包括扩张型、限制型及肥厚型心肌病晚期;后者包括各种感染、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家族性贮积疾病及浸润(如血色病、糖原贮积病、黏多糖体病、淀粉样变、结缔组织病)、家族遗传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药物性和毒性、过敏性反应(如放射、阿霉素、酒精、奎尼丁、锑剂、依米丁等所致心肌损害)、心肌抑制因素(如严重缺氧、酸中毒、药物、感染毒素)、药物(如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等)、心瓣膜病晚期、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扑动或颤动),以及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2.心室射血障碍 包括大块或多发性大面积肺梗死(其栓子来源包括来自体静脉或右心腔的血栓、羊水栓塞、脂肪栓、气栓、癌栓和右心心内膜炎赘生物或肿瘤脱落等)、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膜穿孔所致严重的心瓣膜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口或肺动脉口狭窄(包括瓣上、瓣膜部或瓣下狭窄)。3.心室充盈障碍包括急性心包压塞(急性暴发性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血、主动脉窦瘤或主动脉夹层血肿破入心包腔等)、严重二、三尖瓣狭窄、心房肿瘤(常见的如黏液瘤)或球形血栓嵌顿在房室口、心室内占位性病变、限制型心肌病等。4.混合型即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其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既有心肌收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再如风湿性严重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风湿活动时引起的休克,既有风湿性心肌炎所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射血障碍和充盈障碍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5.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排综合征 多数病人是由于手术后心脏不能适应前负荷增加所致,主要原因包括心功能差、手术造成对心肌的损伤、心内膜下出血,或术前已有心肌变性、坏死,心脏手术纠正不完善,心律失常,手术造成的某些解剖学改变,如人造球形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以及低血容量等导致心排血量锐减而休克。二、发病机制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氧供求失衡乃是病理变化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一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梗死范围就会不断扩大,泵血能力愈来愈差,最终导致不可逆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引起下列变化:    1.心肌梗死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降低。众所周知,有效血循环的维持主要依靠心脏排血功能、血容量和血管床容积三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障碍都可导致有效血循环量不足,从而导致休克的发生和发展,而心脏泵血功能衰竭是产生心源性休克的主导原因和关键因素。现已证实,心排血量降低程度与梗死范围直接相关,当梗死面积超过左心室肌40%时,此时极易发生休克,若梗死面积<30%,则较少发生休克,这充分说明心泵功能与心肌坏死范围呈正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要维持正常排血量,最大限度地利用Frank-Starling原理,必须适当提高左室舒张末压(LVEIDP),一般认为最适宜的LVEDP是14~18mmHg,少数可达20mmHg,但当LVEDP过度增高,超过25mmHg时,则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产生肺淤血,当超过30mmHg时,可产生急性肺水肿。当机体通过提高LVEDP也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心排血指数<2.0L/(min·m2)时,则将出现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加上坏死及严重损伤的心肌在心室收缩时,不但不参与收缩,且可引起运动不协调,甚至反而向外膨出,产生所谓矛盾运动现象,这将进一步加剧心脏血流动力学障碍;若同时合并乳头肌功能不全、腱索断裂产生二尖瓣反流,以及心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时,可进一步降低心排血量,促进休克的发生和发展。2.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循环,它分布在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组织细胞的营养代谢和功能。虽然不同脏器和组织中微循环的结构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相似,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前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动静脉短路等微细血管组成。正常情况下,血流从微动脉、后微动脉经前毛细血管通道连续地流动,流速较快,而真毛细血管网只有20%处于血流通过的开放状态,其余部分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它的潜在容量非常可观,一旦全部开放,大量血液就会淤滞在毛细血管网内,可导致有效血容量锐减,加剧休克的发生和发展。当各种心脏病引起心排血量急剧降低时,必将影响微循环灌注,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现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为例,简述心源性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心排血量锐减,动脉压降低,可刺激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引起微血管强烈收缩,尤其是微动脉、后微动脉及前毛细血管收缩更为明显;加上心肌梗死时产生心前区剧烈疼痛和精神高度紧张等因素,使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进一步加剧周围血管的收缩。此外,儿茶酚胺释放、血容量降低和心排血量减少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管紧张素Ⅱ增加,导致血管强烈收缩;通过左房容量感受器对下丘脑合成与释放加压素的反射性抑制减弱,使垂体加压素释放增多,导致血管收缩;休克早期血小板产生的血栓素A2、血管内皮素释放,也可使血管收缩。在适当限度内,这一机制具有保护性意义,它可以提高动脉压,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但血管收缩过甚,一方面血管阻力增大,可加重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大心肌梗死范围;另一方面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剧烈而持久地收缩,可造成毛细血管网缺血性缺氧,而大部分血液未经毛细血管网由动静脉短路进入小静脉,整个微循环灌注大为减少,脏器和组织得不到血液供应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若此时血流动力学未获及时纠正,随休克的发展,5-羟色胺、组胺、前列腺素E2(PGE2)、内啡肽(endorphin)和缓激肽等扩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机体在无氧代谢下乳酸产生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上述物质均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与此同时,血管对儿茶酚胺等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反应性逐渐降低,导致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而微静脉平滑肌对缺氧和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较差,仍处于收缩状态,因此,血液便大量淤滞在毛细血管网内,使回心血量和有效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这样一方面可加重休克的进程,另一方面大量血液淤滞在毛细血管网内可产生淤血性缺氧。淤滞的血液使毛细血管静力压增高,其管壁因缺氧而通透性增加,当血液流体静力压超过血液渗透压时,则血浆便外渗到组织间隙,造成血液浓缩、黏稠和易凝,可进一步减少有效血容量和回心血量,心排血量进一步降低。此外,血液浓缩加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红细胞凝集和血小板聚集并释放血栓素A2同时激活内凝血过程,可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晚期,血管平滑肌对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均不起反应,血管张力显著降低,毛细血管内尤其是在近静脉端处广泛形成微血栓,血液灌注停止,微循环处于衰竭状态,则休克常难以逆转。绝大多数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低排高阻型休克,即冷休克或血管收缩型休克,这是因为心源性休克时交感神经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肾上腺皮质、髓质以及垂体功能亢进,儿茶酚胺分泌和释放增加,α受体兴奋占优势,使微小动脉和前毛细血管剧烈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而心排出量降低,其临床特点是皮肤苍白、湿冷、多汗,皮肤温度降低,多有意识障碍,少尿或尿闭,血压降低,脉细弱,脉压小,总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排出量严重降低。少数心源性休克可表现为低排低阻型休克,亦称为血管扩张型休克或温休克,至于高排低阻型休克在心源性休克中极为罕见。低排低阻型休克其产生机制未明,可能是β2受体兴奋性增高占优势,动静脉分流,组胺、缓激肽血管扩张性多肽和5-羟色胺等扩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较多,而儿茶酚胺类、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加压素等缩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和释放相对较少,使舒血管反射占优势,以致外周血管不能对心排血量下降产生相应的代偿性收缩。也有人认为,由于心排出量降低,使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心肌和心室壁张力提高,肌纤维延伸受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即Bezoid-Jarisch反射。另一提法是缺血心肌在收缩期膨出,刺激心肌内的伸延性受体,通过自主神经传入纤维,引起交感神经张力的中枢性抑制,从而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其临床特点是皮肤温暖、红润、不苍白,冷汗少或无,尿量略减,意识障碍轻微,总外周血管阻力正常或偏低,心排出量中度下降,本型休克预后较佳。此外,尚有介于上述两型之间的中间型。休克发生后,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机体为了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必须减少相对次要器官的血供,使体内血流量重新分配和调整,最早减少血供的组织器官是皮肤、四肢和骨骼肌,继之为胃肠道、肾、肺和肝脏等器官,持久的低血供可引起上述脏器功能障碍。此外,机体通过加速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内,以增加微循环灌注和有效血容量,但可导致功能性细胞外液降低,影响细胞功能。休克晚期由于血液大量淤滞在毛细血管内加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栓,形成广泛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效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脏器缺血、缺氧更趋严重,以致产生不可逆性病理改变。心源性休克时,由于心排出量明显减少,微循环血流缓慢,随着休克的发展,血液淤滞在毛细血管内,血液流体静力压升高,加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缺氧受损,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增加,pH值降低,血液黏稠度升高和易凝。休克晚期,微循环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红细胞变形,使受损的毛细血管内皮更易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且多发生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可进一步加重毛细血管内血液淤滞和血浆外渗,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进一步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性出血;DIC时,纤维蛋白降解物大量释入血液,促使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后者有强大抗凝作用,可进一步加剧出血现象。如果出血发生在重要脏器预后更差。此外,DIC可加重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损伤,组织细胞内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或破裂,释出溶酶体水解酶(lysosomal hydrolase),可导致细胞自溶和组织坏死,脏器功能进一步受损。3.细胞损伤、代谢改变和酸碱失衡休克引起有效血容量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和酸中毒等,均可引起细胞损伤,甚至坏死,若不及时纠正,最终成为不可逆性休克而难免死亡。休克时细胞损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细胞膜损伤:休克早期细胞膜主要表现为通透性增高,细胞内Na 和水含量增加,而K 外流,并激活Na -K -ATP酶,使三磷腺苷消耗增加,加重细胞能量缺乏,可导致细胞膜损伤;代谢性酸中毒可直接损害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而休克时细胞缺血、缺氧可影响线粒体呼吸功能,使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可产生较多氧自由基,加上休克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蛋白水解酶活性增高以及炎症因素、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激活等均可促进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是导致细胞膜进一步损伤的另一重要原因。休克晚期细胞膜损毁,最终导致细胞死亡。②线粒体损伤:休克时细胞酸中毒及内毒素等毒性物质可对线粒体各种呼吸酶直接产生抑制作用;缺血导致线粒体合成三磷腺苷的辅助因子如辅酶A、腺苷等不足和内环境改变,均可影响细胞供能,而休克时产生的过多氧自由基对线粒体也有直接损伤作用。休克早期线粒体损伤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呼吸功能和三磷腺苷合成降低,继之出现基质颗粒减少或消失,最后产生嵴内腔扩张,线粒体崩溃。③溶酶体破裂: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酶类,包括组织蛋白酶、多肽酶、磷酸酶等,这些酶在未释放前并无活性作用,一旦释放即呈活性状态,可消化和分解细胞内、外各种大分子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类物质。休克时由于组织缺血、缺氧以及内毒素等对溶酶体可产生直接损伤,加上氧自由基对溶酶体膜磷脂的过氧化作用等均可引起溶酶体损伤、破裂。休克时血中补体成分激活,可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该酶不仅可以破坏溶酶体膜,且能破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完整性,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导致血液外渗、出血、血小板聚集,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早期主要表现为溶酶体肿胀、颗粒丧失和酶的释放增加,继之出现溶酶体膜损伤、破坏,最终导致溶酶体破裂。休克时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溶酶体均可受到损伤,尤其是肝、肠、脾等脏器细胞的溶酶体损伤、破裂尤为突出。总之,休克时对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均可产生损害和破坏作用,若休克不能及时纠正,随着病情进展、细胞损伤加重甚至坏死,则最终可导致不可逆性休克的发生。休克时糖原和脂肪的分解代谢亢进,由于细胞缺血、缺氧,无氧代谢增加,使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产物增加,加上肝功能损害对乳酸利用和转化能力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排酸功能受损,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由于组织损伤、破坏,细胞内钾离子大量释放;细胞膜钠泵功能受损,导致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加,而细胞内钾离子大量外移,加上肾功能受损、尿少,可出现高钾血症,后者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心肌细胞内缺钾使心肌收缩力进一步降低,可加重休克的进程。休克早期由于有效血容量降低,缺氧和乳酸血症,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产生呼吸性碱中毒;休克晚期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和休克肺的形成,呼吸变浅,二氧化碳潴留可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心源性休克预防尽快诊断可引起休克的疾病并及时予以治疗,是防止发生休克的最有效措施。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休克的最常见的病因,故及早防治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对于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SPRINT研究表明:糖尿病、心绞痛、外周血管或脑血管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女性等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如果入院时同时有这6种因素,则发生休克的可能性是2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休克的高危患者最好早期进行PTCA。      心源性休克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多,一般在(10~20)?109/L(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增高常提示血液浓缩。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降低,出、凝血时间延长。2.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尿量减少,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相对密度(比重)由初期偏高转为低而固定在1.010~1.012,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尿/血肌酐比值常降至10,尿渗透压降低,使尿/血渗透压之比<1.5,尿/血尿素比值<15,尿钠可增高。3.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气分析血清钠可偏低,血清钾高低不一,少尿时血清钾可明显增高。休克早期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之改变,休克中、晚期常为代谢性酸中毒并呼吸性酸中毒,血pH降低,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正常时血中乳酸含量为0.599~1.78mmol/L(5.4~16mg/dl),若升至2~4mmol/L表明为轻度缺氧,微循环基本良好,预后较佳;若血乳酸含量>4mmol/L说明微循环已有衰竭,已处于中度缺氧;若>9mmol/L则表明微循环已经衰竭,有严重缺氧,预后不良。此外,严重休克时,血游离脂肪酸常明显增高。4.血清酶学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GO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 1、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工酶CPK-MB均明显增高,尤以后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分别达100%和99%,其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有助于判断梗死范围和严重程度。休克晚期若并发肝功能损害可使丙氨酸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GPT)升高及相应的肝功能试验异常。5.心肌肌凝蛋白轻链及肌红蛋白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心肌肌凝蛋白轻链(cardiac myosin light chain)增高,人类主要测定心肌肌凝蛋白轻链Ⅰ(LCI),其正常值为(3.7?0.9)µg/L[(3.7?0.9)ng/ml]。血、尿中肌红蛋白含量增高,国人血清肌红蛋白正常值为0.585~5.265nmol/L(10~90ng/ml),其增高幅度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且较血清酶学改变为早,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测定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特异性极高的标志,正常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正常值为<4µg/L,急性心肌梗死3~6h即可明显升高,常超过165µg /L;心肌肌钙蛋白T(cTnT)正常值<1ng/L,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病、坏死时常可明显升高。6.有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检查 休克晚期常并发DIC,除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下降以及有关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黏附能力和聚集能力障碍、血块回缩缺陷等)外,可有以下改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常降低,凝血酶凝固时间与正常对照血浆比较相差>3s,全血凝固时间超过10min以上,凝血因子Ⅰ、Ⅱ、Ⅴ、Ⅷ、Ⅹ、Ⅻ均减少。由于DIC常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尚可作以下检查以间接说明DIC的存在,包括全血凝块溶解时间缩短(正常人72h内无溶解现象),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临床上常用的如血浆鱼精蛋白副凝集试验(3P试验)阳性,Fi试验(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测定)正常参考值小于1∶8,当其大于1∶16时有诊断价值。此外,尚可作鞣酸化红细胞凝集抑制免疫试验、乙醇凝胶试验等,DIC者常呈阳性。7.血液流变学检查休克时血流速度缓慢,有效血容量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液淤滞,加上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和黏滞性增高,故测定全血和(或)血浆比黏度常增高。当合并DIC时,初期呈高凝状态,其后纤溶亢进时可转为低凝。8.微循环灌注情况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指标有:(1)皮肤与肛门的温差:分别测定皮肤和肛门的温度,正常情况下前者比后者低0.5℃左右,休克时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而肛门温度不下降甚至增高,使两者温差增大,当温差>1.5℃,则往往表示休克严重;当其大于3℃时,表示微循环已处于严重衰竭状态。(2)眼底及甲皱检查: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和小静脉扩张,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水肿。甲皱检查通常在无名指甲皱部位,用特种冷光源照射的光学显微镜下,用肉眼观察皮下组织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及对刺激和加压后反应等。休克病人由于血管收缩,因此甲皱微血管的管襻数目显著减少,排列紊乱,血流缓慢,可有微血栓形成,血细胞常聚集成小颗粒状,甚至聚集成絮状物。在指甲上加压后放松时可见毛细血管内血流充盈时间延长等。(3)血细胞比容检查:当周围末梢血的血细胞比容比中心静脉血血细胞比容高出0.03vol(3vol%)时,则表明有外周血管明显收缩。微循环的上述指标测定,对判定休克时微循环障碍严重程度,以及合理选择血管活性药物等均有参考价值。9.心电图及心向量图检查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帮助颇大,典型者常有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和T波倒置及其演变规律。必须指出,有20%~30%急性心肌梗死可无病理性Q波(无Q波心肌梗死),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血清酶学及心肌肌钙蛋白等有关检查作出诊断。一般认为,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80%左右,对估计病变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均有很大帮助。因此,凡遇不明原因的休克,均应常规作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死。心向量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QRS环的改变,出现ST向量和T环的变化。QRS环改变主要表现为起始向量将指向梗死区的相反方向;ST向量的出现表现为QRS环不能闭合,其终点不回复到起始点,自QRS环起始点至终点的连线为ST向量的方向,且指向梗死区;T环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最大向量与QRS最大平均向量方向相反或QRS-T夹角增大,T环长/宽比例 <2.6∶1,T环离心支与归心支运行速度相等。心向量图仅在心电图难以确诊时,可作为辅助检查。10.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无论M型或二维超声心动图常能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受累的心室壁运动幅度降低或呈矛盾运动,而未梗死区域的心肌常有代偿性运动增强。当合并心室壁瘤、乳头肌功能不全、腱索断裂或心室间隔穿孔时,在实时下常有特征性超声征象。此时脉冲多普勒或连续多普勒可检出异常的湍流或紊流信号,对诊断室间隔穿孔和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颇有帮助。晚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应用,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相结合,在实时下可检出异常血流束,且能半定量估计室间隔穿孔和二尖瓣反流量的大小,对急性心肌梗死某些并发症的诊断价值颇大。此外,通过超声心动图可无创测定心功能,对估价病情也有帮助。11.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心肌显像是利用某些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直接显示心肌形态的技术。因使用的显像剂不同有两类心肌显像方法:一类是能在正常心肌浓聚,反映有功能的心肌组织的放射性核素如131铯(131Cs)、201铊(201Tl)等。如局部心肌血流受损,心肌细胞坏死或瘢痕组织形成,则无吸收此类放射性核素的功能,病灶处表现为无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冷区”,故称为“冷区显像”。另一类刚巧相反,能被新鲜梗死的心肌组织所摄取,而正常心肌却不显影,如90mTc-焦磷酸盐等,在病灶部位显示放射性“热区”,故称“热区显像”。核素心肌显像能直接显示梗死区的部位、大小和形态,显示病变较直观,是心电图和酶学等检查的重要补充。此外,通过核素心血管造影和血池显像,尚能对心功能状态作出评价。12.X线检查 特别是计波摄影和选择性心室造影,对心肌梗死的病情估计有一定帮助,紧急冠状动脉造影不仅对确定心肌梗死相关冠脉病变有重要价值,也为溶栓疗法、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术和冠脉搭桥术提供资料。此外,床边X线胸片检查也可发现有无肺充血、肺水肿征象,以评价心功能状态,对鉴别诊断如肺梗死、心肌炎、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和并发症如肺炎的发现,也有一定帮助。近年来通过其他显像技术,如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超高速CT(UFCT)、磁共振和数字式减影心血管造影技术等,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以及与其他原因所致心源性休克的鉴别颇有帮助。13.血流动力学监测1970年研制成功顶端带有气囊的飘浮导管(Swan-Ganz导管),克服了经典右心导管术的主要限制,使插管术更简便安全,且可在床边进行监测,对诊治心肌梗死并泵衰竭(尤其是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起了一定作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有关问题简述如下:(1)临床意义: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业已证实,泵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在临床和X线改变之前,例如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的升高出现于肺充血之前。因此,及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取得各种指标的精确参数,从而为早期诊治泵衰竭提供重要依据。此外,经过治疗后PCWP的降低常在肺充血的X线变化和症状好转前数小时即已发生,为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了客观指标。②指导临床分型,确定合理治疗:泵衰竭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很多类型,即使同一病例在不同阶段血流动力学也可迅速变化,因此持续监测更显得十分重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常见类型及治疗原则。③评价疗效,保证安全:在泵衰竭病人,近年来广泛应用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但应用不当反可加重病情,尤其是硝普钠一类强烈血管扩张药必须在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按监测结果随时调节静滴速度,既有利于观察疗效,又确保安全用药。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对各种治疗措施能作出客观的评价。④指示预后: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所得参数,可以绘制心室功能曲线,心室功能曲线差者,往往提示预后不佳。(2)监测指标:①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众所周知,左室舒张末压(LVEDP)对判断心泵功能十分重要,在无肺血管病变(如肺动脉高压)和二尖瓣病变(如二尖瓣狭窄)情况下,PCWP≈左房压(LAP)≈LVEDP,因而PCWP能较好地反映左室的功能状态。若检测中不能测得PCWP,可将肺动脉舒张末压(PAEDP)-1.69mmHg或肺动脉平均压-5.96mmHg≈PCWP。测定PCWP目的在于给左室选择最适宜的前负荷,以便充分发挥Frank-Staling定律,增加心排出量。一般认为PCWP正常值为6~12mmHg,LVEDP为0~10mmHg。不过,多数学者认为无论是PCWP还是LVEDP只要不超过15mmHg,均应视为正常。当LVEIDP维持在15~20mmHg时,能最大限度利用Frank-Starling定律,但最高不宜超过24mmHg。一般认为PCWP<18mmHg罕有肺充血;18~20mmHg时开始出现;2l~25mmHg时发生轻度到中度肺充血;26~30mmHg时中到重度肺充血;>30mmHg时发生肺水肿。②测定心排血量:利用Swan-Ganz导管系统中的热敏电阻,应用温度稀释法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床旁测定心排出量的方法。本法亦属一种指示剂稀释方法,起源于据Fick原理的简单转运理论,通过快速注射一定量(5ml或10ml)温度与血温不同的生理盐水(一般采用0℃冰水)之后,注射的下游血液有一暂时性的温度差,该温度差可被热敏电阻所感知,此温度差的大小与心排血量成反比,据此原理可用电子计算机求得心排血量。当心排血指数(CI)<2.2L/(min?m2),通常会出现心衰症状;CI<2.0L/(min?m2),则可出现休克,应采取措施提高心输出量。若PCWP正常,CI>3.5L/(min?m2)者宜采用镇静药和β受体阻滞药,降低其心脏指数。故根据心排血量结果有利于选择治疗措施,指导预后。③根据心排血量和左室舒张末压可以绘制心功能曲线,由此可估计病人心功能状态。④动脉插管直接测压:众所周知,维持适当的动脉压对于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是十分重要的,当主动脉平均压(舒张压 l/3脉压)低于75mmHg时,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曲线趋于垂直下降;降至30mmHg时,冠状动脉微循环则处于关闭状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收缩压在60~70mmHg时,其平均主动脉压为40~50mmHg,接近冠状动脉微循环关闭水平,可导致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但血压过高又能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另一方面,周围血管过度收缩可进一步恶化微循环障碍。一般认为平均动脉压保持在70~80mmHg,约相当于动脉收缩压80~90mmHg对冠脉血流最为有利。原有高血压的病人收缩压维持在100~110mmHg最适宜。由此可见,精确测量动脉压,维持血压相对恒定是极为重要的。遗憾的是,当机体处于休克状态,尤其是低排高阻型休克(占休克的绝大多数)病人,由于外周小血管剧烈收缩,常用的袖套血压计往往测量极不准确,多数测值偏低,造成盲目加大血管升压药,使原已处于极度收缩状态的小动脉进一步收缩,导致微循环严重障碍,无疑将会对病人造成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桡动脉穿刺测压是十分必要的。往往在袖套血压计测不到血压或血压很低,但并不一定能真正反映动脉压极度低下,有时发现桡动脉直接测压仍处于正常水平,此时根本不需要使用血管收缩性升压药,若不作桡动脉直接测压,仅根据袖套血压计测值,往往会盲目加大升压药的用量,反而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故对于重度休克病人持续直接动脉测压极为重要。⑤中心静脉压测定:众所周知,中心静脉压(CVP)只是反映右室泵血功能,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累及左室,故CVP不一定能反映心肌梗死时的心功能状态,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有时PCWP已高达20~30mmHg,但CVP仍为3~4cmH20,若此时把CVP值盲目作为输液的指标,则会诱发肺水肿的发生,帮了倒忙!故前壁梗死应以测量PCWP判断病情为好,右室梗死及下壁梗死时,CVP可作为输液的参考,但在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时,CVP的可靠性降低,故CVP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时应用价值有限。(3)监测方法: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分为创伤性(侵入性)和非创伤性(非侵入性)两大类。创伤性监测法准确、可靠,能及时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心源性休克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其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且对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和创伤。非创伤性监测法所需设备少,对病人无痛苦易为病人接受,但其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不如创伤性。现分述如下:①创伤性监测法:A.动脉测压:可应用动脉导管经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处插管,可直接插至主动脉测压。将动脉导管末端与压力换能器连接,然后将压力换能器接于病床旁的监测仪上,压力信号即从示波器上显示,并可按需进行记录和描记。此外,亦可桡动脉直接穿刺,穿刺成功后与压力计相连可得读数。为防止测压管内凝血,应定期用含肝素溶液1~2ml,进行冲洗。测压结束后,抽出穿刺针,局部加压包扎。经动脉导管或动脉穿刺针可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及有关实验室参数检查。B.静脉导管监测: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Swan-Ganz带气囊的三腔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其优点是不需借助X线透视,可在病床旁插入,安全、简便。该管由导管顶端的主腔和与顶端气囊相通的副腔,以及距导管顶端30cm处的副腔构成,在顶端气囊附近还装有热敏电阻,用以测定心排出量。其监测方法是将Swan-Ganz导管经周围静脉(多取左贵要静脉)插入右房后,通过与顶端气囊相通的副腔充气,打胀气囊(一般充气0.8~1.2ml),则导管即随血流方向,迅速经过右室漂流入肺动脉,当导管进入远端肺动脉最终嵌顿与气囊直径相等的肺动脉分支时,充气的气囊即将肺动脉阻塞,此时导管顶端的主腔测得的压力即为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更确切的应称为肺动脉楔压(PAWP),放气时所测得的是肺动脉压。当向距离导管顶端30cm的副腔注入0℃冰水5ml或10ml,注射的下游血液有一暂时性温差,该温差可被热敏电阻感知,经床旁有关仪器上的电子计算机,可迅速计算出心输出量。②非创伤性监测方法:临床上可应用超声心动图、心阻抗图等测定心输出量、射血分数以及LVEDP和PCWP。若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监测,则LVEDP=21.6(QC/A2E) 1.1(单位:mmHg)。PCWP=18.8(QC/A2E) 1.8(单位:mmHg)。式中QC指心电图ORS波群之Q波起始点至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前瓣关闭点C点的时间(单位:ms),A2E是指心音图中第二心音的主动脉瓣成分至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前瓣开放最大幅度E点的时间。若应用心阻抗图微分波测定PCWP,即PCWP=18.8(QB/S2O) 1.8(单位:mmHg)。式中QB为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微分波B点,S2O为由心音图的第一心音主动脉瓣成分至微分波的O点。临床上应用上述公式时要排除电机械延迟的影响,合并有严重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病人,不宜用上述公式测量。 --> 心源性休克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有时应与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急性心脏压塞,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某些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作鉴别。 心源性休克饮食保健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 &#xe61a;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责任 | 招标信息 | 意见建议 &#xe61b; &#xe616; &#xe618; --> 分享到: --> Copyright ©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29982号-1 网站建设:四川锐狐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下顺城街6号 电话(传真):0834-32460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院内链接 四川省红十字会 中华医学会 四川省医学会 友情链接 凉山彝族自治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xe621; 回到顶部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xe615; 登录 忘记密码? | 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

星空体育娱乐赞助格拉纳达 星空体育官网首页登录网址是多少 星空体育游戏文案朋友圈 星空体育链接下载
Copyright ©星空体育手机网页版下载|星空体育手机网页版下载安装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